第118章 从寒窗少年,到大汉君侯_三国:谁让他做谋士的?
读啦小说网 > 三国:谁让他做谋士的? > 第118章 从寒窗少年,到大汉君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8章 从寒窗少年,到大汉君侯

  第118章从寒窗少年,到大汉君侯

  到尚书台,负责抄录从事的官吏各自都在忙碌,荀彧在正堂等待,张韩到了之后就跪坐一旁,将自己精编版《送东阳马生序》,又给来问从事说了一遍。

  然后旁边的几名掾属都在记录,一边记一边啧啧称奇,有些才情不错的年轻人,甚至开始哀叹起来。

  写完后,一名文学掾对张韩投去了崇敬的目光,低声和同僚道:“当年,我也如此艰苦,却不如校尉也。”

  “案牍冰坚、不敢怠慢,这一边呵气取暖,一边又不得不饮雪取水,竟是如此好学。”

  “校尉这般刻苦于文,不知为何还有精力能得一身武艺……”

  “所以人家是君侯、校尉,你只能做文学掾。”

  “啧。”

  几名文学掾抄录结束后,将完整的一篇小赋送去了荀彧处。

  过了大约一炷香时间,荀彧请张韩去正堂商谈。

  到了正堂上,张韩和荀彧相对而坐,两人都是没有率先发话,而是时不时的互相对视,然后礼貌微笑。

  过了很久,荀彧微笑着收起了案上的书卷,对张韩笑道:“伯常,你说这是昨夜在殿上,与陛下进言时,所以即兴而言,是吧?”

  “嗯,不错,”张韩颇为自然的点了点头,就是昨天忽然间想到的,而且还有一句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,潇潇雨歇”忘记说了,但不影响效果。

  荀彧笑得更加耐人寻味,勾起的嘴角在说明他半点都不信,眼里满皆是案牍前刚刚放上来不久的一篇文章。

  然后淡淡道:“随口吟出的话,感情丰沛,以经历育人,可激励寒门学子。最重要的是,这些随口吟出的话,竟然整个尚书台的文学掾、从事,甚至是我,都无需更改,因为不管怎么改,都乃是画蛇添足。”

  张韩叹了口气,“或许,这就是冥冥之中而得的灵光一现吧。”

  荀彧:“……”

  他沉默了一会儿,嘴唇好像动了几下,似乎是准备说点什么,但没有说出口来。

  而后,常笑着道:“那就直接按原话整理,名为《寒窗赋》如何,命人发于宫内、皇城、内城,以及许都内外,伯常此篇,可传于后世。”

  “没问题,先生取名《劝学》都行。”

  “呵呵呵,”荀彧又看了张韩几眼,眼神略微有点奇怪,但没有继续把话说下去。

  张韩脸色一凛,他为何这么看我?这不是好事吗?

  文若先生志趣高洁,倒是不会嫉妒剽窃之类,但他为什么对我似笑非笑的,好似在看热闹一样。

  “先生,那这里,没有学生的事了吧?”张韩试探性的问道。

  “没有了,”荀彧摆了摆手,但手势一定,又看向张韩道:“你若是想陪我,也不是不行。”

  “那就不陪了,晚上还要安排卫戍皇城,”张韩当然没兴趣陪荀彧,他任中书令之后只会更忙碌,每日的公务堆积如山,给他配一百位从属的官吏也不够用。

  所有的政务都要过心,这份能力不是一般人所有,要有超凡般的“知政”、“智力”之能,张韩一想到头就痛,陪不了半点。

  张韩走后,就到家中去休息,晚上带典韦卫戍值守,后半夜回家睡觉。

  白昼则是继续命高顺安排人手,守备南部皇城。

  随着建设,这段时日在南部已经出现了民居居住,也有小摊的生意支起,整个南部的街道热络了起来。

  这里面,有不少是张韩、曹昂的宅屋、地皮所改。

  这巡守、卫戍的是整个许都南部不假,但皇宫还没建起来把摊贩分割出去之前,和看自己家摊子、店铺也差不多。

  张韩挎刀、典韦持亮银长枪,纪伯骁则是帮典韦持双戟,三人带队,不可一世。

  在街道上招摇过市,好不舒适,累了就去摊贩上坐着喝水,吃些小菜,渴了还能随意找屋舍喝点小酒。

  反正这些消费出去的钱财,收租能收回来,等于在老乡家放一段时日。

  张韩花得毫无压力。

  不多时,到下午日落时分,准备换班的时候。

  伏完麾下的部将王孑令两队人来换防,一来就直接找到张韩、典韦面前,淡笑着道:“校尉,还是和此前一样,晚上我们来巡守。”

  “而后也无需校尉亲自带人,这是辅国将军的命令。”

  他笑吟吟的,也没有什么颐指气使的态度。

  张韩正在吃面,听完了话端起面碗,把著横放于上面递给了摊贩老伯,笑着道:“老人家,您帮我端着。”

  “诶。”

  那老头知道张韩人好,平日里带人来照顾生意都会多给点钱币。

  现在于许都附近钱币又逐渐能通用,他们还是很感激的。

  张韩起身来看了那人一眼,也是和善的笑着问道:“将军是听命行事,还是也觉得这么干理所应当?”

  “怎么?”王孑脸色顿时一变,整个人态度都变了,“校尉,这是辅国将军之令。”

  他心里也奇怪啊,上次辅国将军来的时候,张韩直接就很识时务的让了,还说了不少好话。

  兄弟们还夸他真的很会做人呢,怎么今日,问出这种话来?

  张韩听完了他的话,脸色顿时精彩起来,提起旁边老乡搭的木制摊位,砰一声直接就扣在了王孑的身上。

  那些辅国将军的部从一看此状立刻冲上来准备打,被典韦一枪捅死一人,当街收摊的百姓顿时惊叫连连,慌忙跑到了掩体后躲着看。

  也有人高声叫好。

  因为这段时日,辅国将军巡守时是会偷偷向他们收钱的,手脚可不干净。

  而且每次和他们打招呼,都是穷凶极恶的,让人心中不安。

  但是张韩他们不会,听乡人说张韩位高权重,是行伍里出来的将军,但又有人说他是宅心仁厚的善吏,曾经治理过几百万百姓的屯田策,为人义薄云天,恩威并重。

  相处下来更是觉得张韩此人心胸豁达,极好说话,是个很和善的年轻人,百姓当然更喜欢这样的。

  虽然他旁边那猛汉一看就不好惹。

  典韦杀了人,那些兵马也就不敢动了,都停下脚步面面相觑,他们知道有可能会动手,但没做过这种心里建设。

  这人是直接杀。

  “诸位,以下犯上威胁校尉司马,按军中律杖毙、绞死。”

  “把这三百人全都给我抓了!”

  “唯!”

  高顺抱拳,七百骑齐声高喝,上刀剑很轻松的卸下了他们的军备、兵刃,剥得只剩下了内服,然后找绳子来捆。

  这个过程中,王孑在旁边都看傻了眼,几次想要提醒张韩这可是辅国将军的兵,这是伏氏的子弟,是天子的外戚大族……

  但是每次要开口的时候,张韩就会照着他面门来上一拳。

  等人捆好,兵甲、兵刃都堆好收缴之后,张韩才放他出来,朗声道:“伱们将军不懂职责所在,不明白什么叫军纪,今天老子教教你们。”

  “许都南是老子卫戍的区域,陛下亲自下的命令,若是不服可以去大殿上状告陛下安排错了,本君侯在殿上等你们,何人要去告?”

  去长乐殿告陛下,亏你说得出来。

  在场的人都不敢作声,只是觉得离谱,之前的张韩真不是这样的,那时候他很好说话的呀。

  一说让他们撤去,张韩马上就带人让位了,而且后来再也没有来啰嗦,怎么今日就……脾气这么大?

  “张韩,你这……”王孑刚想说话,看到张韩抬手,马上就缩了起来,曲手遮住了脑袋四面八方。

  但是张韩笑道:“今日就算了,不将你们捆到军营去,但是当街威胁屯骑校尉,这是扰乱治安,毁坏百姓摊位,要赔偿,明白吗?”

  “这摊位是你——”王孑不服,但眼下局势狠狠地刺痛了他一把,于是很肉痛的从怀里摸出了内服兜里的一袋金,被张韩一把夺过,然后全数给了那摊主。

  同时回头看向神色惊恐的老伯道:“老伯,您只管拿着,这是王副将的赔偿,许都南是我卫戍,若是他敢来寻回去,你问问我这些兄弟答不答应。”

  “来必杀!”高顺直截了当的说道,他本身就不喜这些欺善怕恶、仗势欺人之辈,到南部了解过卫戍之情后,更是不屑于伏完的军纪,自己麾下的人都约束不住,如何令人信服。

  而且,我们兄弟用命迎这满朝诸公到许都来,不是让他们来欺压百姓,大肆敛财的。

  虽然他们只是小小的违反了军纪,但当下时局动荡,本就不是能让他们敛财的时候,甚至必须要让百姓得以安宁,惠政应该比以往盛世时,更多才是。

  有数百将士这么说,王孑不敢有任何妄念,周围百姓也都缓缓走出来,对张韩投去感激的目光。

  能当着众人说出这种话,不管能不能保护他们,这位年轻校尉的气质,就与以往的官吏截然不同。

  “滚吧,”张韩冷然看向他们,踹了王孑一脚,让他滚回去和辅国将军汇报。

  这个小插曲,不过是前段时日张韩和郭嘉、戏志才曾经商量过的,好几次喝酒正酣时,说起此事,三人都一致认为这是伏完要牢牢掌控皇城内禁卫,把天子掌握在手中。

  这样的好处就在于,曹操的势力渗透不进去,皇城一旦可以建成坚城、兵库、马厩等处,逐渐完善扩建之后,实际上就等同于一个较为坚实的城池。

  很难被人攻破,即便是曹操想要夺下皇城权势,也需要一定的耗损,甚至数日方可攻破,那么时间越久,他们能够做的谋划就越多。

  故而张韩乐意如此,先占住南部,或许日后能有大用。

  至于得罪伏完……

  随便了,无所吊谓,他不得罪难道伏完就会对他好吗?不可能的,伏完、董承等人甚至会暗中设下不知多少次伏杀,就为了消除曹老板身边的重臣。

  占住许都南部,或许对打断他们的战略,定有好处。

  ……

  晚上,伏完得到消息之后,大发雷霆,对回来的王孑更是拳打脚踢。

  因为他,死去一名亲兵,而且还背上了意图袭击长官的罪名。

  最重要的是,三百副铠甲和兵刃,都是精良品质,打造时耗费了不少钱。

  现在皇城的财库空虚,自己又被罚扣了半年俸禄,张韩现在又抢走三百副家中资产倾力打造的铠甲。

  如何能接受?这不是主动挑起矛盾吗?

  许都城内,刚刚流传出张韩的名声,比如其这些年的文武功绩,还有一篇《寒窗赋》,其中记录了张韩少时求学的艰苦,以此来激励年轻学子。

  现在想到这些,伏完心里堵得慌,你哪有半点艰苦寒窗苦读的学子模样,简直就是个地痞流氓。

  我的人前去换防,你不肯,那驱逐回来不就行了吗?

  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吗?

  “不行,本将要亲自去找他要个说法,他吃下这三百战甲兵刃,若是不吐出来,呵……此事不算完。”

  伏完退一步越想越气,带着皇城两千将士当即去找张韩。

  结果被告知已经融了。

  当场在张韩府邸门口发飙,气得嗷嗷叫。

  而后张韩当即派典韦进宫告发伏完擅离职守,天子派人去看,果然皇城守备空虚,四周不过寥寥一两百人,稀稀落落不成体统。

  典韦是个老实人,一到宫中直接问刘协:“陛下,辅国将军是不是比天子权力更大,可以调走陛下身边的护卫?”

  把刘协气得嗷嗷叫。

  一干黄门、侍中疯狂示意他别说了,但典韦还在输出,每个问题都问在了刘协的心坎上。

  什么“陛下是不是不好去说?”,“实在不行,俺请曹公来帮忙说下好话”,“陛下不是命校尉卫戍京都吗?怎么伏完将军又让他休息,俺们到底该听谁的”之类,让刘协大发雷霆,亲自带剩余的禁卫去勒令伏完回来。

  伏完懵逼之中直接被缴械带走,他身边的两千禁卫也都各自遭罚,叫苦连天。

  这时候张韩才从院门里出来,大呼禁卫无德,扰人清静,令官吏胆战心惊,辅国将军好大的官威。

  由此传为一时笑谈。

  不过,伴随着张韩《寒窗赋》的励志故事在坊间也传开,大多数学子、贤才都心生敬佩,痛骂伏完嚣张跋扈,不尊忠臣、功臣。

  一时间,声势浩大,民意裹挟,伏完等人也不敢再对张韩做什么,老实了一段时日。

  而张韩的名气,自然也水涨船高,他的许多诗句也开始暗暗流传,譬如“曾许人间第一流”的诗句,令士子振奋。

  “天生我才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的诗句,让狂士叫好。

  不知不觉,就传到了郭嘉和戏志才耳朵里,两人一经听说,连忙去找人要了《寒窗赋》来看。

  看完后,拳头都捏紧了。

  嗷嗷叫的想把张韩揍一顿。

  这里面说的是你!?你配吗!你有本事当大殿百官,写一幅书法!!!

  呸!臭不要脸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ula8.cc。读啦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ula8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